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也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明这个古老的追思节也承载着深厚的民族记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清明传统节令,传承民族文化,缅怀先烈,我校开展了清明节主题活动。
清明追思,家国永念。3月31日上午,我校举行了 “清明祭英烈 丰碑砺青春”清明节主题教育升旗仪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共同缅怀英烈,传承精神。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他们的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晨光初照,师生们整齐列队,气氛庄重而肃穆。在激昂雄壮的国歌声中,升旗手振臂一挥,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迎风飘扬。全体师生庄严肃立,向国旗行注目礼,表达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英烈的深切追思。
他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要将英烈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习中,要勤奋刻苦、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生活中,要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积极传递正能量;在未来,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她希望同学们们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弘扬先烈的崇高精神,牢记革命传统,要互相团结,互相关爱,坚定热爱党,热爱祖国的信念,珍惜美好时光,勤奋学习,准备着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下午各班级展开清明节缅怀先烈主题班会。
班会课上,老师通过让学生收集英烈材料的形式,让大家深入了解英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发学生对英烈的敬仰与感恩之情。引导学生思考英烈精神对当下时代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最初,清明节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它标志着气温回升、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谓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主要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打扫墓园,清除杂草,献上鲜花、祭品,寄托对先人的哀思与怀念。这种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慎终追远、敬祖尊宗的传统观念,通过这样的仪式,让后人铭记家族的根源,传承家族精神。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走出家门,来到郊外,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呼吸清新的空气,放松身心。在古代,踏青就深受人们喜爱,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许多关于踏青的诗词佳作。如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 生动描绘了清明踏青的热闹场景。

放风筝也是清明节的一项有趣习俗。在清明这天,人们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风筝的种类繁多,有蝴蝶、燕子、蜈蚣等各种造型,色彩斑斓,在天空中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清明追思英雄志,东风学子铭记历史,传承英烈精神,发扬他们的崇高风范,学习他们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和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时刻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将自己的满腔热血投入到对祖国的回报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拼搏,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