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县第五小学

教学教研教学设计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一上册第七单元

发布时间:2022-11-24 17:06 栏目:教学设计 发布单位:石楼县第五小学 点击量:25 【公开】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一上册第七单元


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是由《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三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七》组成,这个单元都以儿童的生活为主题。编排的三篇课文,描写了儿童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展现儿童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真实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将这个单元的任务情境设置为“交流我们的生活”,也就是交流儿童的生活。在这一任务情境中,我们主要设置了两项任务:

任务一,交流我们的心事。通过《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这两个文本的学习去阅读、提取相关的信息,在学生学习生字的同时学习相关的句式,学习用这样的方法去交流。

任务二,交流我们的见闻。通过课文《项链》《语文园地七》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交流我们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这个单元有两个学习重点:

     一是学习本单元的生字和偏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语言文字的梳理、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六个任务群中最基础的一个,它是链接其他任务群的桥梁,我们要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还必须要引导儿童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够进行阅读、交流和运用。

    二是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的内容,链接儿童的生活,提取文中的信息,模仿文中的句式,感受和表达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

   现在我们一起进入本单元的教学策略。

   第一,紧扣“实用性”特点,创设情境任务,一体化设计单元教学。我们要关注角色意识,激发儿童实践的兴趣。

比如《明天要远足》,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要带领儿童进行实用性的阅读,去提取相关的信息。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关注学生的角色转变,引导儿童变身课文中的小女孩体会她的心情,也可以引导学生变身文本中这个小女孩提到的老师用这样的句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那个地方海边的景色,也可以让学生变身这个小女孩的同学,大家一起去交流自己对那个地方的猜测,对海边的向往,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激发儿童进行交流实践的兴趣。

又比如《大还是小》,书后的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小?”并且配了两幅图,将儿童引入到文本的情境中,变身文本中的人,变身图画上的人,将这个文本和儿童进行链接,让儿童进入文本,让学生有角色参与的意识。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有一个任务是“交流我们的见闻”,这一任务是和《语文园地七》整合在一起,一体化地去设计单元教学的。

《项链》一课,小朋友一起到了海边游玩,通过“的”字短语分享交流了我们的见闻。《语文园地七》依然是“一起去游玩”这一情境,我们从海边来到了郊外,这次一起去游玩的队伍又壮大了,除了有小朋友,家中的哥哥姐姐、父母长辈也都加入了,在大家一起去郊游的过程中,进行家庭成员互相称呼的词语积累和梳理,然后在一起游玩的情境中去介绍一下我的家人。

接下来,我们依然是在去郊游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用上学过的词语,比如白云、小鸟、伙伴、朋友等等,去说一两句话,交流我们在野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样就紧扣了实用性的特点。

第二,采用儿童喜爱的实践形式(朗读、复述、表演、情景对话、讲故事等),让识字与写字、阅读与交流有机交融。

   首先,我们在情境中随文识字。

   比如《大还是小》中有这样一句话“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在这里,穿衣服的“穿”和“衣”都是生字,我们就可以链接儿童的生活情境,让小朋友上来试一试,你是怎样穿衣服的?然后关注“穿”和“衣”这两个字。你看,衣服的“衣”非常形象,有衣领,有衣袖。“穿”字,我们结合小朋友穿衣服的动作,上面是一个穴宝盖,表示洞穴,这里就表示衣服上的洞,比如袖筒,穿衣服就是要将我们的手伸入到衣袖中。这两个字的学习,我们是在文本所提供的生活情境中,随文去学习的。

比如《项链》里面“撒下了小小的海螺和贝壳”,贝壳的“贝”是一个生字,我们可以在文本的情境中,引导儿童开展这样的一种学习活动:我们到海边去捡贝壳,然后将汉字的字境和文本的语境相结合。汉字“贝”最早就是根据贝的样子造出来的,所以它和贝壳非常像,现在变成了简化字。“贝”字的识记我们就是在文本的语境中,链接汉字的字境,还原汉字的图画感,将贝壳和“贝”字相比照,然后形象直观地记住。将文本的语境和汉字的字境进行一个链接,这样随文识字的好处就是让汉字的学习在文本中变得好玩、变得具体可感。并且通过汉字的学习也增强儿童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

其次,在语境中积累和运用。比如课文《项链》中“的”字短语“彩色的项链”“金色的项链”,我们通过阅读理解,知道彩色的项链和金色的项链指的是什么,接下来我们用这样的短语引导儿童去交流在海边的所见。海边这样的文本情境,我们还可以链接到儿童的生活情境,让儿童用这样的短语说一说在生活中的所见,引导儿童更好的交流和表达。

这样的积累和运用,除了短语,还有文中的句式、内容和情感体验,也可以引导儿童进行迁移,进行很好的交流和表达的。

第三,链接生活,迁移运用,以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比如《语文园地七》的情境设计和项目调整,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梳理为儿童的生活服务,紧扣“实用”性,在情境中运用、评价,从而提升学生交流的水平。

   《语文园地七》的情境依然是“交流我们的生活”。这一天,我们要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外出游玩,引导学生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人。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老师就要对他的介绍进行相继地点评、评价,不仅仅是老师自己评价,也要引导班上的小朋友进行自评和互评。通过老师对孩子的评价,通过学生和他的互动,让小朋友的交流能够得到提升,得到进步。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最大特征就是“实用性”和“实践性”,该任务群的教学,是通过阅读去提升儿童的交流水平,引导儿童积极实践、学以致用,为儿童更美好的生活助力,为儿童能够适应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1 sxsl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45号-1    
版权所有:石楼县教育体育局 技术运营支持: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石楼县东征街     联系电话:13835811678     联系邮箱:1383475119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