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观察图片、教师引导,正确认读复韵母ɑ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
2.通过自主拼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正确拼读声母和ɑi、ei、ui组成的音节。了解复韵母的标调规则。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词语“妹妹、奶奶”;正确朗读儿歌《洗手歌》。
4.通过在词语中认读,识记生字“妹、奶”。
5.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pái duì”。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复韵母ɑ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
2.正确拼读声母和ɑi、ei、ui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
了解复韵母的标调规则。
1.复韵母教学
(1)读准音。
复韵母读音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说说图中有什么。在学生说到“挨、奶、白、戴、杯、水、围”等读音的时候,相机出示ɑi、ei、ui。图中还有很多细节可以提示本课复韵母的读音,如图中有3个女“孩”、3个男“孩”,他们都是“黑”色的头发,有的“背”着书包,有的穿着“灰”色的衣服,图中小男孩的“腿”伸得直直的。在教学的时候,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更细致地观察画面,说出更多与本课复韵母相关的音节。
(2)识记形。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复韵母。教学前可以先复习 6个打乱顺序的单韵母,提示学生有的单韵母在一起做朋友,形成了复韵母。可以通过比较 ɑ-ɑi、e-ei、u-ui这 3组韵母来进行复韵母的字形教学,帮助学生记住复韵母。
(3)四声练习。
ɑi、ei、ui四声的教学要尽可能联系学生平时熟悉的事物,编一些儿歌或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韵母的发音。教学时可以出示带调的复韵母卡片,同时辅助一些表示“唉、挨、矮、爱”等意思的情境图,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复韵母的四声,然后采用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来巩固带调复韵母的读音。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鼓励学生自编顺口溜反复练习。
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复韵母的调号位置,了解标调规则。可以出示带有声调的复韵母卡片,让学生自己发现标调的规律,然后利用故事引出标调规则:ɑi的声调标在ɑ上,ei的声调标在e上,ui的声调标在i上,i上的点去掉。为了便于学生记住规则,通过朗读复韵母标调儿歌进行巩固。
2.拼读教学
拼读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方法大胆尝试。为了避免拼读不到位,可以让学生圈出带调的复韵母,先把复韵母读准,然后再把声母和复韵母放在一起拼读。提醒学生不能把复韵母拆开拼读。
在拼读音节时,要联系学生的口语经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把音节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对应起来。如,拼读 tái、kāi、péi、fēi、gěi、wéi、chuī等音节,可以结合相应的动作展开教学,拼读 lèi、hēi、tuǐ、duī、zuǐ等音节,可以借助实物或图片展开教学。有的音节可以直接在上面的情境图中找到相应的事物,如 bēi、shuǐ,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资源。
3.词语、儿歌和识字教学
(1)词语与识字。
“妹妹、奶奶”两个词语中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拼读,可以先看图再借助拼音读词语,也可以先拼读音节再看图印证,借助图了解人物关系。引导学生借助学过的“爸爸、妈妈”等词语,读好“妹妹、奶奶”两个词语中的轻声。
学习了词语后,“妹、奶”2个生字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教学时除了利用课文插图,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家庭生活练习说话,如“我的妹妹”“邻居家的小妹妹”“姨妈家的小表妹”,或说说自己的奶奶是谁。还可以在不同的词语中体会“奶”的用法,如“牛奶、酸奶、喝奶、奶油”。
(2)儿歌教学。
《洗手歌》教学生如何洗手,引导学生做一个讲卫生、爱干净的小朋友。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除了拼读标红的、本课新学的音节,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圈画,发现隐藏在儿歌中的已经学过的音节。引导学生自圈自读、比赛读、表演读,巩固拼读音节的方法。在读准音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儿歌的情趣和韵律。
4.书写教学
本课是初次要求学生在四线格中写音节词,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示范,提醒学生:这些复韵母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两个字母在书写的时候要靠近一些,写得尽量紧凑、匀称,形成一个整体。还要提醒学生:书写的时候,要按顺序在四线格中写完所有的字母后再标声调;不要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而是看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要养成书写的好习惯。
1.拼音卡片、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认读复韵母ɑ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
2.正确拼读声母和ɑi、ei、ui组成的音节。了解复韵母的标调规则。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开火车复习单韵母。
2.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拼音王国里的一个新的家族,它是谁呢?它的成员跟我们的单韵母兄弟关系可密切了呢!快跟老师一起今天的学习之旅吧!
板块二 情境激趣,学习韵母
1.过渡: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故事,其他孩子们也跟你们一样,特别爱听故事,(出示情境图)这不,每天放学后这几个孩子都会围坐在院子的大树下,听这位奶奶讲故事呢。你瞧,他们听得多认真啊!
2.学习复韵母ai及其四声。
(1)过渡:这些孩子们生怕听不清奶奶讲的故事,一个个都挨得那么近,“挨”这个音就提示了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个新朋友ai。
(2)(出示ai)你发现了吗?这位新朋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单韵母家族的朋友有什么不同?(由两个单韵母组成)像这样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字母叫复韵母,跟老师读:复韵母。
(3)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发ai的音的。(教师“慢镜头”示范)
嘴巴张大发a音,迅速向i滑过去,a要发得响而长,i要发得轻而短。
(4)教师指导明确复韵母发音时口型有变化,从前一个字母快速地滑向后一个字母。
(5)教师再次范读ai,学生跟读。
(6)学生自主练读,同桌互读。
(7)指名读,教师正音。
(8)四声练习。
①出示ai的四声,学生自读。
②引导学生自行联系生活说句子,结合口语训练进行四声练习。
āi:我挨着你,你挨着我。
ái:我挨饿了!
ǎi:姐姐高,弟弟矮。
ài:我爱爸爸,爸爸也爱我。
③齐读ai的四声。
3.学习复韵母ei及其四声。
(1)过渡:(出示情境图)奶奶讲故事讲累了,想喝口水润润嗓子,正好小圆桌上就有一个水杯呢。“水杯”的“杯”的拼音里就藏着我们的第二个复韵母朋友ei。
(2)教师范读ei,学生注意教师口型的变化,嘴巴从e的口型迅速滑向i的口型。
(3)学生自主练读。
(4)指名读,读得准确的当小老师教读;读得不准确的在教师正音后再当小老师教读。
(5)出示ei的四声,学生自读,同桌互读纠正读音,教师指名读,检查自读情况。
4.学习复韵母ui及其四声。
(1)过渡:(出示情境图)桌上有一杯水,“水”提示了我们的第三个复韵母朋友ui的发音。
(2)教师指导ui的发音:ui是u和ei的结合,是uei的省写式。因此,发ui的音时,先发u的音,接着发ei,口型由突起到扁长。教师同时强调书写时不能写成uei。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指名读,教师正音。
(5)出示ui的四声,学生自读,教师指名读,检查自读情况。
5.明确复韵母的声调标注规律。
(1)出示ai、ei、ui的四声,引导学生观察声调帽子都戴在谁的头上。
(2)教师指导明确标调规律,出示标调儿歌帮助学生记忆。
有a在,给a戴;
没a在,o、e戴;
要是i、u 一起来,谁在后面给谁戴。
(3)齐读儿歌。
(4)“戴好声调小帽子”活动:教师在黑板上ai、ei、ui3个复韵母,请学生上台根据教师的发音标调号。标对了,学生齐读带调号的韵母;标得不对,学生齐读标调儿歌,再纠正。
板块三 回忆方法,拼读音节
1.练习拼读音节gāi和guāi。
(1)出示下列两个音节的拼读,引导学生比较两个音节有什么不同。
g-āi→gāi
g-u-āi→guāi
(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gāi是声母g和韵母ai组成的两拼音节;guāi是声母g、介母u和韵母ai组成的三拼音节。
(3)回忆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两拼音节:前音轻,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三拼音节: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4)指导学生圈出带调的复韵母āi,先把复韵母āi读准,然后再把声母和复韵母放在一起拼读。强调不能把复韵母拆开拼读。
(5)学生自主拼读。
(6)指名读,检查自读情况。
2.练习拼读音节huài、kuài。
(1)自由拼读,同桌互读,检查发音。
(2)指名当小老师教读。
(3)引导学生联系熟悉的事物拼读。
huài:破坏、说坏话……
kuài:快乐、一块地、筷子……
3.练习拼读其余的两拼音节。
(1)学生自由拼读。
(2)开火车拼读,检查自读情况。
(3)引导学生对照情境图,试着用上这些音节说词、说句子。比比谁用得多。
bēi:“水杯”的“杯”。
shuǐ:“水杯”的“水”。
gěi:“给”——奶奶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
wéi:“围”——①孩子们围坐在一起。②奶奶戴着一条红色的围巾。
把新学的音节拼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词语“妹妹、奶奶”;正确朗读儿歌《洗手歌》。
2.通过在词语中认读,识记生字“妹、奶”。
3.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pái duì”。
板块一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开火车抽读声母与ɑi、ei、ui的拼读。
2.导入:我们认识了这么多音节朋友,现在它们要带我们去认识生字宝宝和词语宝宝啦,快来认识新朋友吧!
板块二 创设情境,学习字词
1.出示奶奶和妹妹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图片内容创设情境:放学了,小妹妹看到来接自己的奶奶,开心地像小鸟一样扑了上去,奶奶伸出双手抱住了她。这是多么温馨的场面啊!连路边的小鸭子都忍不住扭头看着祖孙俩呢!
3.出示带音节词语卡片“妹妹、奶奶”,学生自由拼读。
4.指名拼读,教师正音,强调像“爸爸、妈妈”一样,“妹妹、奶奶”这两个词的后一个字也都读轻声。
5.过渡:还有很多表示称呼的词,2个字相同,后面一个字也是轻声,你还知道哪些?
爷爷、叔叔、哥哥、弟弟、婶婶……
6.选词说话:自由选择词语,介绍一下自己的妹妹或奶奶。(学生自由交流)
7.单独出示“妹、奶”两个生字,提示妹妹和奶奶都是女性,因此这两个字都是女字旁。
8.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组其他词。
妹:表妹、姐妹……
奶:牛奶、奶糖、酸奶、喝奶、奶油……
9.齐读生字及组词。
板块三 图文结合,诵读儿歌
1.出示小男孩洗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一个小男孩正在洗手。
2.过渡:我们今天要读的这首儿歌就叫做《洗手歌》,儿歌会告诉我们什么呢?快去读一读。
3.指名学生当小老师拼读红色的音节,并领全班读。
4.学生自由拼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音节,与同桌交流或向老师请教。
5.教师逐句教读,学生跟读。
6.引导学生明确《洗手歌》是在教学生如何洗手:要先用肥皂搓手,再用清水冲干净肥皂泡,最后用毛巾擦干手上的水,手就洗干净了。
7.同桌拍手练读儿歌。
板块四 示范指导,书写音节
1.认读音节“pái duì”:学生自主拼读,教师指名拼读,检查自读情况。
2.理解音节“pái duì”。
(1)过渡:找一找,我们刚刚在哪里见过这个音节?(《洗手歌》)《洗手歌》中的同学们排着队要去干什么呢?(洗手)
(2)引导学生交流:我们平时还会排队做什么呢?为什么要排队呢?
排队去做操、吃午饭、放学……
原因:做任何事情,人多了就会很混乱,排队才能有秩序。
3.书写音节“pái duì”。
(1)过渡:每个字母在四线格中也要排好队,因此要送音节宝宝们回家的话,你可要把它们放对位置哦。
(2)引导学生读帖,观察拼音占格和间距。
(3)教师范写,强调在写音节时,要注意音节的几个字母要靠紧,要写得紧凑、匀称,但不能完全挨拢、不留缝隙;要按顺序写完一个音节的所有字母后再标调号;要看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不要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2个音节间要留出一个字母的空隙。
(4)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评议,指出书写存在的问题,表扬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
板块五 回顾总结,效果强化
1.摘苹果拼读音节:每个苹果上有一个音节,拼对了苹果就会掉到地上的篮子里。
2.总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会了3个复韵母,还拼读了很多音节,认识了新的词语和生字,读了一首有趣的儿歌。请同学们以后每天回家后都按照《洗手歌》的方法把小手洗干净,做一个讲卫生、爱干净的小朋友,你们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