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目标
1. 认识“想、告”等11个生字;会写“北、京”2个字。
2. 能正确朗读课文,积累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3. 通过诵读和交流,体会“我”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想、告”等11个生字;会写“北、京”2个字。
教学难点
体会“我”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出示学校升旗和北京天安门升旗的图片,每周一我们都会举行升旗仪式,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
2. 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指读,齐读,读好题目。)
3. 播放天安门升旗视频。谈谈看完后的感受。
4. 有一位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也想看看天安门的升旗仪式,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
2. 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小组合作理解生字词。
3. 观察插图,边读边思考:两位小朋友要去哪儿?干什么?
新疆——北京——看国旗
北京——新疆——看天山
指导书写:北、京。
京:京字头+口+小(熟字+部件)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 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
2. 出示句子“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指导读好。
(1)读好短语。
遥远的北京城 雄伟的天安门 广场上的升旗仪式
(2)把短语放进句子,读好句子。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3.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随机指导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停顿的地方。
(2)学生练读,读出停顿、节奏。
4. 交流:妈妈告诉我什么?借助地图,理解“遥远”。
(1)出示地图,了解天山和北京的距离。
出示弯弯的小路图片,相机识字“路”。
(2)小结:从天山到北京,相隔千山万水,如果坐火车就得花上几天几夜的时间,
这么远的距离,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遥远”。(随机读词)师生对读,指导朗读。
师:遥远的北京城有什么?生: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
师:哪里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生: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
5. 借助视频,理解“壮观”。
(1)播放视频,观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2)看到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观看升旗仪式,向国旗敬礼,场面非常壮观。(随机读词:非常壮观。)
(3)给“非常”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4)再读短语:非常壮观。
6. 看来小朋友想去看看的愿望非常强烈,怎样才能表达出这种情感呢?引导读句子。
句1:我想去看看。
句2:我想去看看!
句3: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三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读好书上的这句话?
四、整体回顾,体验情感
1. 北京的小朋友想去看看,新疆的小朋友也想去看看,指名读第2自然段。
2. 自读第2自然段,圈出新疆是什么样的?
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
3. 出示新疆图片。
4. 再次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五、拓展阅读:整合图书中的《欢庆》《我多想》
1.《欢庆》《我多想》两篇文章中也有许多“的”字短语,找一找,用“ ”画出来。
(1)谁来读一读自己画出的“的”字短语?
(2)出示文中的“的”字短语,读一读。
2.《我多想去看看》中小朋友们想去北京、新疆,《我多想》中的小朋友想去哪里看看?用“ ”画下来。
(1)谁来说一说小朋友都想去哪里看看?
(2)你是不是和他们一样,也有许多愿望?用“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
3. 教师总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我们的祖国风光秀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课下收集你最想去看看的地方的图片,同学交流展示。
板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
北京 新疆
祖国
升旗 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