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县第五小学

教学教研教学设计

动物儿歌

发布时间:2023-08-24 12:14 栏目:教学设计 发布单位:石楼县第五小学 点击量:27 【公开】

5 动物儿歌


《动物儿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展现了动物活动美好快乐的画面。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有6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都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生字。作为识字儿歌,教学时,还应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教材中的图片和学生生活中的经验,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儿歌的特点是有节奏、有韵律、有感情地朗读,本课每一句都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儿歌的节奏与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认读,认识“蜻、蜓、迷”等生字,能读准字音;通过教师指导书写,能规范书写“间、迷、造”等生字,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儿歌朗读的节奏与韵律。

3.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蜻、蜓、迷”等生字,会写“间、造、池”等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儿歌的节奏与韵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昆虫生活的习性。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字音教学,要注意指导学生区分平、翘舌音,如“藏、造”是平舌音;“食、蜘、蛛”是翘舌音。区分前、后鼻音,如“蜻、蜓、藏”是后鼻音。字形教学,以整体识记为主,但也要用其他方法加以识记。如归类识字,本课生字有6个字都是形声字,都带有虫字旁,且都是左形右声的构字结构,左边的虫表意,右边部分表音。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识记生字。字理识字,“网”是象形字,可以通过汉字的演变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象形字的特点。熟字加偏旁,“迷、造”都是由之前学习过的字加上“辶”来组成了一个新字。

写字。教师指导写字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书写规范及要求,按照字的结构进行指导,提醒学生要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本课要学会写的生字有7个,分别是“间、迷、造、运、池、欢、网”。在写“迷”时要注意,“米”的捺变为点;“网”中间两个部件宽窄、长短相同。

2.朗读指导

本课是一首儿歌,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好儿歌的节奏与韵律,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教学,如,你一句我一句、同桌互读、师生合作等形式进行朗读。本课所有句子都是由“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教师可以将句子划分为三个部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儿歌的顿停,掌握儿歌的节奏。

3.理解运用

整首儿歌配上了生动形象的彩图,利用图文对照,学生不难找到对应的小动物,也能很快理解“展翅飞”“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等词。稍难理解的是“蝴蝶花间捉迷藏”,可以引导学生做做动作,并展开想象,蝴蝶在花间飞来飞去就像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多有趣!另一句“蚯蚓土里造宫殿”,把蚯蚓在土里松土比作“造宫殿”,也可以展开想象,把蚯蚓想象成建筑师,感受蚯蚓的勤劳,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出儿歌的趣味来。

在通过图文对照、动作表演、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儿歌之后,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儿歌“谁在哪里干什么”编一两句儿歌。编儿歌的过程中,“谁”“在哪里”这两部分不难,但在编“干什么”时,学生会有困难,很难像课文那样概括得准确、凝练。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适时出示相关的几个短语,让学生来选择,引导学生比较,选择哪个短语来连接更通顺。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编的儿歌打在屏幕上让学生读一读,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趣味。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生字卡片。

2.学生准备动物图片。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蜻、蜓”等生字,会写“间、迷”等生字。认识虫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小动物呢?(生:喜欢)小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老师把几个小动物请到了这里,(课件出示图片)可是它们都在忙着干活儿呢,你们看,它们正在做什么呢?(结合图片,进行说话练习,以“谁在哪儿做什么”的句式说说图上内容)

2.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可是,小动物们怎么都不见了呀?(关掉图片)原来是都藏进课文里了,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去动物儿歌里把它们找出来吧。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刚刚老师带着你们读了一遍课文,现在你们可以自己读一遍吗?这次是带着任务去读哦,老师要求同学们在书中把刚刚的小动物找出来,圈起来,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又正确又通顺。

3.师:同学们都找出来了吗?那让我们看看都是哪些小动物吧。(教师依次在多媒体课件上点击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的图片)原来是这些啊,那我们来读一读它们吧。

4.教师教读,学生跟读。

5.去掉拼音读词语,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记熟这些词语。

6.指名读课文。

师:男生女生都读得很棒呢,不分上下,看来同学们都认识这6个小动物了呢,那现在老师请同学起来读课文,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谁读得又大声又正确。(教师点评)

7.运用方法,认识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逐字教读。

(2)学生齐读,并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认读,教师点评纠正。

(3)教师遮住生字拼音,抽学生进行认读。

(4)认识形声字。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的汉字可是很有趣的,有一群生字宝宝叫作形声字,字的一部分表示它的读音,另一部分表示它的意思。比如“蜻”字,左边这个虫字旁表示它的意思是昆虫,右边这个“青”就是它的读音,这样的字就叫做形声字。(板书:形声字)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很多的生字。但是,不是所有虫字旁的字都是代表昆虫的意思哦,如,“蚯蚓”并不是昆虫,而是一种环节动物。那同学们找一找文中有哪些生字是形声字呢?

(5)学生举手,找出形声字。教师进行点评鼓励。(课件出示“蜻蜓、蚂蚁、蚯蚓、蝴蝶、蝌蚪、蜘蛛”6个词语)

(6)师:除了虫字旁的生字,本课还有6个生词,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课件出示“展翅飞、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

(7)认识象形字。

①师:蜘蛛结的网叫蜘蛛网,同学们可能在生活中见到过,那我们班有没有小画家可以画一画蜘蛛网呢?(学生上台画,其他学生进行观察评议)

②师:同学们看,“网”字的外框就像蜘蛛的网,里面的小叉就像是蜘蛛,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记住“网”字,是不是很有趣呢?

(8)熟字加偏旁。

“迷、运、造”都是由之前学习过的“米、云、告”字加上“辶”来组成了一个新字。

8.学生交流其他生字的识记方法。

板块三 认真观察,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仔细观察。

(1)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宝宝,那么这节课,我们需要会写的生字有哪些呢?让我们来看看吧。(按顺序依次用田字格展示生字“间、迷、造、运、池、欢、网”)

(2)学生逐一观察生字,提出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2.书写生字。

(1)教师正确示范书写,并讲解生字及在书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每写一个生字就让学生进行组词。


“间”先外后内,门字框要大,要正,竖、横折钩都要写直,不能歪,里面的“日”要稍小些,放在田字格中心位置。

“迷”先内后外,注意里面的“米”写在中心偏右上一些,走之的笔顺是点、横折折撇、捺,横折折撇从横中线起笔。

“造”先内后外,里面“告”的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走之的平捺要舒展,托住里面的字。

“运”先内后外,里面“云”的撇折写在中心点往上一些,走之的平捺要舒展。

“池”左窄右宽,三点水呈弧形,第二点写在横中线上,右边“也”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竖弯钩要舒展,比横折钩要宽。

“欢”左小右大,右边“欠”的第一笔撇从竖中线往右些起笔,第二个撇从中心点往右些起笔,穿插到又字旁下面,人字的撇和捺要舒展。

“网”先外后内,同字框要大而正,里面的两个“撇、点”要分布均匀。

(2)学生自己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并纠正书写姿势。

(3)挑选出写得好的学生做示范进行鼓励表扬,写得不好的让大家找一找哪里写得不好,进行纠正,并鼓励加油。

(4)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

2.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与能力。

3.感知儿歌韵律美,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字词,课堂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生字,朗读了课文,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看看同学们有没有忘记这些生字宝宝呀。

2.出示字词,练习巩固。

(1)教师拿出生字卡片,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并组词。

(2)教师教读,学生跟读,齐读。

3.过渡:看来大家都已经熟悉了生字宝宝,那让我们把它们放进课文中,一起来学习课文吧,看看这些生字宝宝在课文里都做了些什么。

板块二 再读儿歌,了解内容

1.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边听边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看图说话,学生根据书上图片,说说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学生举手进行回答,教师点评指导)

3.教师归纳总结6个小动物在做什么,逐个讲解它们的动作。

(1)蜻蜓在半空展翅飞,那么展翅飞是怎么飞的呀?有没有同学愿意来示范一下动作?(学生上台示范动作)

(2)“捉迷藏”是什么意思?你能演一演蝴蝶如何捉迷藏吗?(学生上台示范动作)

4.分部分朗读,男生读小动物的名字,女生读地点,老师读动作。(师生合作读)

5.师:读了之后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儿歌的句子是不是按照“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组成的呀?(明白儿歌的句式特点:谁在哪里干什么)

6.划分儿歌朗读节奏,使儿歌读起来更朗朗上口,再读一读。

7.全班跟着划分节奏拍手齐读。

板块三 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1.师:我们都知道了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了,那同学们来想一想,说一说,蚯蚓会怎样造它的宫殿呢?它的宫殿里面都会有一些什么呀?(生回答,老师补充说明)

2.指名学生说这篇课文里最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本课之外喜欢的小动物以及它们的活动地点,想象它们的活动像在干什么,以儿歌的句式表达出来。

(1)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想一句关于小动物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

(2)老师收集总结,将这些句子按顺序写在黑板上,组成一首动物儿歌。

(3)最后署名班级,让学生们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4.学生齐读自己创作的儿歌。

板块四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全班齐读课文儿歌。

2.教师总结课文内容,教导学生要爱护小动物,平时要养成观察事物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练习设计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都比较喜欢小动物,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往往



上一篇 : 古对今| 下一篇 : 《分一分》教学设计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1 sxsl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45号-1    
版权所有:石楼县教育体育局 技术运营支持: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石楼县东征街     联系电话:13835811678     联系邮箱:1383475119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