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县第五小学

教学教研教学设计

古对今

发布时间:2023-08-24 12:14 栏目:教学设计 发布单位:石楼县第五小学 点击量:31 【公开】

6 古对今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自然之美。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对照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生字;会写“古、凉”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对子和收集对子的兴趣。

3.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词语,理解相对的字词。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认“圆、严、寒”等生字,会写“古、凉、细”等生字,正确读记“和风细雨”等词语。

教学难点

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12个生字中,“暑、晨、朝”都是翘舌音;“圆、严、寒”都带有前鼻韵母an,“凉、杨”都带有后鼻韵母ang,要重点指导。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查认读,互相正音。

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鼓励一字多法,一法多用。

笔画多的字,可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定位联想的方式,让学生整体记忆,不作字形分析。其他笔画少的合体字可采用熟字加减的方法。

会意字可给学生讲讲字源,以帮助记忆。有些生字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引导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

(2)写字。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把握同一类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2.朗读指导

这首对韵歌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正确。在学生能正确认读词语的基础上,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将文中难读的词语分散出示,降低学生第一次阅读的难度。

其次,应引导学生读出节奏、韵律。在学生读正确之后,教师可以示范读,读出节奏,接着让学生模仿着读,可以让学生拍手读,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出节奏。

最后,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

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3.理解运用

运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如,联系生活,可以提示学生思考“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朝霞、夕阳”等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又如,找近义词,让学生说说“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的哪个意思相近,从而理解“和风”是“微风”,是温和的。“细雨”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理解。还可以利用图片,如,出示“莺歌燕舞”的画面,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

课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引导学生积累对韵歌中出现的词语,提醒学生注意“古今、和风细雨、鸟语花香”在对韵歌中是分开的,这里组合成一个词语了。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圆、严”等生字,会写“古、凉”等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

3.朗读、背诵对韵歌第1、2小节。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来玩一个游戏怎么样?老师说一个“上”字,同学们就要说出和它们相对的字,如“下”。

师:上(下),长(短),胖(瘦)。

师:同学们玩得高兴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对子歌。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本课的每一句中都有一个“对”字,“对”字前后分别是两种相对的事物,我们也可以叫它“对韵歌”。

板块二 初读课文,分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在读之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借助拼音,问同学或老师)


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老师指名以“开火车”的形式读课文,每人读一小节,其他学生认真听,充当小评委。

3.认读字词。

(1)教师课件出示课文词语,将要求会认的字注音。

(2)学生读字读词,方式如:“严、严、严,严寒的严”。齐读、自由读。

(3)引导学生用“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口头组词。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会和哪些字组成词语呢?同桌相互说一说。

(4)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是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5)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这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

4.交流方法,自主识字。

(1)分类识字。

①左右结构的字。(课件出示“酷、凉、细、朝、杨”)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酷:加一加,西+告=酷。

凉:A.换一换,“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就是“凉”。B.这个字的偏旁两点水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冰凉、凉水、凉气)。

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

朝:A.猜字谜——十日十月。B.这个字是多音字,还能念cháo(朝代、汉朝)。

杨:换一换,将“场”字的部首换成“木”就是“杨”。

②上下结构的字。(课件出示“暑、晨、霞”)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指导,与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来理解。

③全包围结构的字。(课件出示“圆”)

圆:加一加,囗+员=圆。

④上中下结构的字。(课件出示“寒”及其金文字形)

可以借助字源识字法识记“寒”。“寒”的金文字形,是指一个人在一间屋子里,光着脚站在两块冰上,说明很冷;他在旁边放了稻草取暖,但是仍无法御寒。

⑤独体字。(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严、夕”)

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字减一半(夕)。

(2)师:同学们可真有办法,熟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都是识字的好办法。

(3)学生开“小火车”读一遍生字。

板块三 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再读课文,巩固字音。

(1)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流利,难读的字词要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互相纠正。

2.教师示范,指导朗读。学生注意听节奏停顿。

3.学生模仿教师读,读出节奏和韵律。强调“方、凉、霜、阳、杨、香”的韵母都是ang。

4.师生对读,同桌对读,集体拍手读。

板块四 熟读成诵,指导书写

1.教师指导,尝试背诵课文1、2小节。

2.字形教学。

(1)教师课件出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夕;左右结构:细、凉、语;上下结构:古、李、香。

3.指导书写。


“古”横宜长,“口”上大下小。

“凉”右部“京”注意首点和竖钩的竖正对。

“细”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田”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夕”撇和横撇的撇基本平行,注意倾斜角度,横的横要短,点在撇和横撇连接点下面。

“李”上下等宽。“木”的竖要短,“子”的弯钩要与“木”的竖正对,重心才平稳。

“语”言字旁的点和横折提的竖正对,右部“五”的最后一笔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香”上半部分舒展,包住下边。“禾”的竖要短,“日”要与“禾”的竖正对,重心才平稳。

(1)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再写另一个。

(2)教师巡视,展示评价。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联系生活,感受画面

1.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下面再次走进课文,看看这首对韵歌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画面吧!

2.图文结合,联系生活,了解课文内容。

(1)师:请小朋友们给每一小节标上序号,然后再来读一读这首对子歌,想一想,你读懂了哪些对子,哪些还不懂,在你不懂的对子旁边打上“?”。

(2)反馈指导:采用逐节交流的方式,重点指导学生不太理解的词语。

“严寒对酷暑”: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告诉大家严寒和酷暑分别带给你什么感受。(课件出示:严寒与酷暑的照片)

“晨对暮”:“晨”就是早晨,“暮”就是傍晚。(课件出示:早晨、朝霞、夕阳等照片)

“和风对细雨”:“和风”就是柔和的风,可以请学生通过模拟风声来感知;“细雨”就是细细的小雨,也可以请学生通过模拟雨声来感知。(课件出示:和风与细雨图片)

3.图文结合,想象画面。

(1)观察这幅插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画了哪些景物?它们表现的是哪一小节的内容?(课件出示:一幅表现杨柳依依、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图画)

(2)反馈指导。(提示:图上的景物杨树、柳树、黄莺、燕子、花儿表现的是第3小节的内容)

(3)出示词语,齐读。(课件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4)男女生对读,拍手齐读第3小节。

板块二 整体回顾,指导背诵

1.导语:这样对对子,多有意思,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

(1)出示任务:课件出示课文(隐去每一行中的几个词语),请学生根据提示来读对子。

(2)反馈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朗读(一人读每行对子的前半部分,一人读后半部分),男女生合作朗读(男生读每行对子的前半部分,女生读后半部分),师生合作朗读。

2.师:读着读着,我发现有同学会背了。谁来试一试背诵?

(1)出示任务:背一背对子歌。

(2)反馈指导:背诵时要求背出节奏感(可以采用拍手背诵的方式)。对于不太熟练的孩子,请同学来帮助纠正或提醒。

(3)男女生比赛背诵。

(4)全班背诵。

板块三 课文回顾,拓展延伸

1.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不知不觉都能背下来了。你瞧,对子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让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画面,它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艺术形式!

2.拓展延伸。

(1)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对这种对对子的形式已经很熟悉了,那同学们能够自己编一些对子出来吗?

(2)小组合作,编写对子。

(3)小组展示成果。

(4)教师拓展。


①干对湿,公对私。美对丑,薄对厚。

②旧对新,晴对雨。浮对沉,假对真。

③强对弱,对对错。开对关,硬对软。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1 sxsl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45号-1    
版权所有:石楼县教育体育局 技术运营支持: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石楼县东征街     联系电话:13835811678     联系邮箱:1383475119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