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县第五小学

教学教研教学设计

人之初

发布时间:2023-09-14 11:51 栏目:教学设计 发布单位:石楼县第五小学 点击量:38 【公开】

8 人之初


本课精选《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共八行,四句。第一个片段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二个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古代蒙学教材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它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两个片段意思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大体了解意思,并熟读成诵,为今后更好地理解、领悟、印证打下基础。本课的学习,也应注重培植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之、初”等生字,会写“之、相”等生字,正确读记“初始”等词语。

2.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之、初”等生字,会写“之、相”等生字。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白要不断进取,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字音方面,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可以让学生利用生字小卡片互相认读,互相正音。字形方面,以整体识记为主,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采用多种方式,灵活识记,如采用熟字加一加、字理识字法识记。

(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4个独体字,其中“之”和“义”不容易写美观,要注意指导。“近”和“远”都有走之,可以一起指导。还可以把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生读写。如“之后、相当、近来、学习”等。

2.朗读指导

《三字经》片段中生僻字多,学生朗读有一定困难。课始,可以由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听读,在听读几遍之后,再让学生跟老师读,以便让学生更快地读正确。《三字经》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示范拍手读第1节,读出节奏,让学生模仿着读,感受《三字经》的节奏。

此后,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如:师生对读、同桌对读、小组赛读……通过这样反复读,让学生感受《三字经》的节奏与韵律,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3.理解运用

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字词比较难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讲讲与之相关的常用词,与这些常用词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3.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认读“之、初”等生字,能正确读写“之、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上学用的课本有语文书、数学书等,那你知道古代的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三字经》)对,《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包含了很多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教会了大家怎样做一个好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两组,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2.揭示课题,随文识字。

(1)板书课题,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认读生字“之、初”,强调这两个字都是翘舌音。

(3)释题:“人之初”的意思就是人刚刚出生的时候。那人刚刚出生的时候是怎样的呢?课文又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就能知道了。

板块二 诵读韵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注意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节把它读准。

(3)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4)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正确、通顺。

(5)同桌互读。

(6)指名学生读,随时正音。

2.认读生字,练习巩固。

(1)课件出示生字。

①指名学生读。强调:“迁、专”是前鼻音,“性”是后鼻音。

②开火车读。

③学生齐读课后词语。

④交流识字方法。

(2)会认的字口头组词。

①提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会和哪些字宝宝组成词语呢?同桌说一说。

②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③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④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⑤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这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

板块三 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导练习。

(1)学生认读生字。(教师课件用田字格出示会写的字)

(2)教师范写生字,指导要点。


“之”主笔是平捺,要写得舒展。横撇的角度要小,平捺紧接着横撇写。

“相”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边的“目”起笔在“木”的一横偏上一些,四横要间距均匀。

“近”先写里面的“斤”,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

“习”先外后内。主笔是横折钩,要写得舒展。横折钩的竖部分略往左斜,点提起笔与横折钩起笔直对。

“远”先写里面的“元”,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

“玉”写“王”时注意三横的长短变化,注意间距均匀,最后一点写在长横上面,不要掉到外面。

“义”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点并非在撇捺交叉点对上位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撇最高,捺最低,撇捺交叉点在笔画中部,呈对称式。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作品展示评价。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朗读全文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1)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组词。

(2)教师带读并组词,学生跟读。

2.文中出现了7个“不”,集中出示这些词组,引导学生读正确。

“不”的变调规律:后面的字是第四声时,读第二声;后面的字是其他声调时,都读第四声。

3.朗读课文。

(1)同桌对读。

(2)师生对读。

(3)全班一起击掌打拍子朗读。

板块二 理解课文,背诵韵文

1.理解课文。

(1)师生配乐齐读第1小节。

①师:同学们,这两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②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出示课件)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教育孩子。

(2)齐读第2小节。

①老师重点解释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宜:应该。琢:雕刻。器:器物。(出示课件)

②引导学生联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理解原文内容。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了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2.反复诵读课文,比赛背诵。

(1)同桌互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拍手朗读。

(2)个体练习,同桌互背互纠。

(3)指导背诵,开展背诵比赛。

(4)全班一起击掌背诵。

板块三 课堂回顾,感悟主题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全班拍手齐读全文。

2.全班背诵课文。

3.教师小结:一个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就不能掌握知识,将来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认真、自觉地学习,虚心聆听大人的教导。




上一篇 :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 下一篇 : 教学反思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1 sxsl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45号-1    
版权所有:石楼县教育体育局 技术运营支持: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石楼县东征街     联系电话:13835811678     联系邮箱:1383475119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