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教学目标:
1.通通过观察插图和倾听老师的讲解,能够清楚地知道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 观察漫画,了解漫画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父子亲情。
3.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傾听别人的发言。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漫画,了解漫画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父与子亲情。
教学难点:在相互的交流,能大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注意倾听别人发言。
五、教学策略
教法:情景教学法、师生互动法
学法:情景表演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要求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平时都是听谁讲故事?今天我们就看着图画讲给老师和同学听吧!(贴课题)看图讲故事【图片】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导入新知,对学生来说,可以引起共鸣,激发学习热情。
(二)指导写作方法
1、指导看图方法。
(1)请同学们按照顺序看图,整体看五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请仔细看每一幅图,说清楚每幅图上的内容。【图片】
2、说好每幅图。
(1)出示第一幅图【图片、放大镜】
请你仔细观察,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交流。
师:带着问号的那把凳子是留给谁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
师:对,欣赏这样一组漫画要把图画内容连起来,才能看明白。此时爸爸妈妈的动作是什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继续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可以通过“仔细观察人物动作、表情,想象他们之间的对话”看懂每幅图的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基本能看懂图画内容,但对于图画中的细节容易忽略。教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漫画,看清图上人物的动作,还原生活,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有助于发展学生细致观察能力。
(2)出示第二幅图:你又看到了什么?他们分别在做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图片、放大镜】
生交流,互相补充。
(3)出示第三幅图:又发生了什么?爸爸和儿子在做什么?会说些什么?心里又会想些什么?最好能和上图进行联系说一说。【图片、放大镜】
生交流,互相补充。
师:加上心理活动描写,让故事更生动了。
(4)出示第四、五幅图:仔细观察妈妈和儿子的表情、动作,你又看懂了什么?能不能结合着上面几幅图联系着想一想。【图片、放大镜】
【设计意图】逐幅图讲述,为后面有顺序地讲述故事提供支撑,有助于发展学生有序表达的能力。
3、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能够按照顺序把故事串联起来。【图片、动画】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积累过的一些好词好句,使故事讲述更生动:如:津津有味、左等右等 、等到花儿也谢了。
小结:刚才通过你们的火眼金睛,找到了看图讲故事的方法,首先要按照顺序看图,然后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把故事串联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强调按顺序,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顺序,为下文的猜想做准备;并且利用逐图观察的方式,让学生在细节中发现,从而达到想象的效果。
(三)想象故事结尾
1、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图片】
(1)故事还没有结束,结果会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今天也做一次漫画家,在书上的空白处画一画,看谁的结尾有意思。
(2)请同学们拿着自己的画,小组间交流一下,选出最有意思、最有趣的和全班同学交流。
2、用讲故事的形式请小组推荐的同学来和同学交流。【图片】
要求:要把前面的故事和你自己的结尾连起来,有顺序、完整地讲好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评选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并且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要求有序、完整,不仅是对讲故事的同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听故事的同学的要求。
3、认识作者埃·奥·ト劳恩【图片】
1934年12月13日,《父与子》的第一个连环漫画故事《糟糕的家庭作业》,在《柏林画报》刊载问世。这本长篇连环漫画溢满了卜劳恩对三岁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爱子之情,可以说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呈现原图和《糟糕的家庭作业》漫画)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看图写话的方法,首先要按照顺序看图,然后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把故事串联起来。【选词填空】
(五)实践活动【图片】
1、这一家三口的有趣故事,完整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来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吧。
(1)演员表演时不许笑,但是要把观众逗笑。
(2)可以按漫画原图表演,也可以按照你们的文章结尾演。
2、请一组同学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表演,在故事情境中练习交际,非常有趣,能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热情。
(六)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看图讲故事
先仔细观察每幅图画
关注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心理
再按顺序讲整个故事
过观察插图和倾听老师的讲解,能够清楚地知道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 观察漫画,了解漫画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父子亲情。
3.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傾听别人的发言。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漫画,了解漫画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父与子亲情。
教学难点:在相互的交流,能大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注意倾听别人发言。
五、教学策略
教法:情景教学法、师生互动法
学法:情景表演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要求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平时都是听谁讲故事?今天我们就看着图画讲给老师和同学听吧!(贴课题)看图讲故事【图片】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导入新知,对学生来说,可以引起共鸣,激发学习热情。
(二)指导写作方法
1、指导看图方法。
(1)请同学们按照顺序看图,整体看五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请仔细看每一幅图,说清楚每幅图上的内容。【图片】
2、说好每幅图。
(1)出示第一幅图【图片、放大镜】
请你仔细观察,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交流。
师:带着问号的那把凳子是留给谁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
师:对,欣赏这样一组漫画要把图画内容连起来,才能看明白。此时爸爸妈妈的动作是什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继续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可以通过“仔细观察人物动作、表情,想象他们之间的对话”看懂每幅图的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基本能看懂图画内容,但对于图画中的细节容易忽略。教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漫画,看清图上人物的动作,还原生活,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有助于发展学生细致观察能力。
(2)出示第二幅图:你又看到了什么?他们分别在做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图片、放大镜】
生交流,互相补充。
(3)出示第三幅图:又发生了什么?爸爸和儿子在做什么?会说些什么?心里又会想些什么?最好能和上图进行联系说一说。【图片、放大镜】
生交流,互相补充。
师:加上心理活动描写,让故事更生动了。
(4)出示第四、五幅图:仔细观察妈妈和儿子的表情、动作,你又看懂了什么?能不能结合着上面几幅图联系着想一想。【图片、放大镜】
【设计意图】逐幅图讲述,为后面有顺序地讲述故事提供支撑,有助于发展学生有序表达的能力。
3、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能够按照顺序把故事串联起来。【图片、动画】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积累过的一些好词好句,使故事讲述更生动:如:津津有味、左等右等 、等到花儿也谢了。
小结:刚才通过你们的火眼金睛,找到了看图讲故事的方法,首先要按照顺序看图,然后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把故事串联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强调按顺序,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顺序,为下文的猜想做准备;并且利用逐图观察的方式,让学生在细节中发现,从而达到想象的效果。
(三)想象故事结尾
1、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图片】
(1)故事还没有结束,结果会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今天也做一次漫画家,在书上的空白处画一画,看谁的结尾有意思。
(2)请同学们拿着自己的画,小组间交流一下,选出最有意思、最有趣的和全班同学交流。
2、用讲故事的形式请小组推荐的同学来和同学交流。【图片】
要求:要把前面的故事和你自己的结尾连起来,有顺序、完整地讲好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评选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并且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要求有序、完整,不仅是对讲故事的同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听故事的同学的要求。
3、认识作者埃·奥·ト劳恩【图片】
1934年12月13日,《父与子》的第一个连环漫画故事《糟糕的家庭作业》,在《柏林画报》刊载问世。这本长篇连环漫画溢满了卜劳恩对三岁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爱子之情,可以说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呈现原图和《糟糕的家庭作业》漫画)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看图写话的方法,首先要按照顺序看图,然后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把故事串联起来。【选词填空】
(五)实践活动【图片】
1、这一家三口的有趣故事,完整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来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吧。
(1)演员表演时不许笑,但是要把观众逗笑。
(2)可以按漫画原图表演,也可以按照你们的文章结尾演。
2、请一组同学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表演,在故事情境中练习交际,非常有趣,能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热情。
(六)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看图讲故事
先仔细观察每幅图画
关注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心理
再按顺序讲整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