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科研 教研活动

《铅笔有多长》说课稿

  • 2023-11-02 15:55
  • 阅读 68
分享到: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铅笔有多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铅笔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知道1米=100厘米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说一说、填一填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初步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中。教师尽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依据这一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的米、厘米经验,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 以操作活动为主线,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生疑从而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让学生通过估一估、比一比、量一量、找一找等操作感知1分米、 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分米、 1毫米的长度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的学习目标:

     认识1毫米、1分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单位换算;感知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概念。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难点是学会正确运用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特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

创设估计老师身高的情景,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探究发现、讨论归纳

    活动一:认识1分米

 教师拿出一支10厘米长的铅笔。请学生估一估老师的铅笔的长度、接着请学生拿出来量一量它的长度, 同时让学生到展示台前实际测量,进而揭示课题。创设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将学习用品带入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当量出是10厘米后,教师告诉学生10厘米还可以用1分米来表示, 即1分米=10厘米、课件演示并板书,。分米用字母dm来示、 1分米=10厘米还可以写1 dm=10cm 、板书。

然后感知1分米的长度,要求学生找一找尺子上从哪到哪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

接着让学生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分米。

最后引导同桌研究、讨论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认一认、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体会到数学好学、数学真有趣。这时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探索的魅力、发现之余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测量铅笔长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体验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活动二: 认识1毫米

   先让学生估一估自己的铅笔和食指有多长,安排学生把结果填在学习单上。

   接着又设计了帮妙想解决问题,出示不是整厘米的铅笔让学生观察。当学生发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引导其说出具体是几厘米多几小格,并问每一小格是多长。有的学生可能懂得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及时给予表扬、同时告诉全班学生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还可以写成1 mm。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实际测量进一步认识毫米。让学生亲身体验1毫米的长度。然后请学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寻找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这样把毫米与这些熟悉的物品联系起来,毫米这样一个抽象的长度单位就变得具体了。

量一量,填一填的设计让学生把前面估了的铅笔和食指用尺子量出具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铅笔和食指的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是学生体会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四)、创造应用,巩固提高。

   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1、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1厘米、1分米,用手指比划。

2、接着让学生在课本上填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修改日记:课件出示。

    下面是淘气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写的一篇日记,同学们看看日记里的长度单位用得合适不合适?怎样修改呢?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脸,用70米长的毛巾把脸擦干,吃过早饭去上学。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900毫米远。来到学校,我坐在5米高的凳子上,拿出7厘米厚的语文书,准备开始上语文课。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有梯度的练习设计使学生逐步的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全课小结。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利用好朋友铅笔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根据所学知识填学习单上的第3题,加深知识的巩固。

、布置作业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组长负起自己的责任。

五、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设计简单,清晰明了。有效的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一看就能知道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说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情况预测的不够充分。考虑不够周全。①由于时间匆忙,课前没有布置学生带学具。全凭老师准备的学具还是不够的、所以出现学生说身边的1分米时、 出现困难。②是没有考虑到学生会不带作业本和草稿本来上课。以后上课前应该

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想到。

2、备课过程中不够细致。备课时我安排了在米尺上找一分米的环节。但当时我没有想到学生不知道应该从米尺的哪一面找分米、虽然在课上我提醒了学生应从哪面去找、但却延误了时间,其次,米尺中没有零刻度的标记、这也是我之前备课没有备到的地方。所以很多孩子开始的时候不会找分米。

3、对于低年级的组织教学和激励性评价语言方面、再下大力气、争取创设更合情理、更有趣味的情境、在情境中设计较科学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有一个环节忘了,只好返回来接着讨论1米=多少分米,感觉课堂不太顺了,失误。

5、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好,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记得不太好熟,尤其是几个长度单位换算。下节课继续巩固。

6、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放不开,导致提出一个问题就卡哪儿,只能我硬邦邦的教。还得在课堂上好好培养。

7、板书上的字不整齐,有点歪了。基本功还得好好练。

上一篇:南城初级中学音体美组教师教研活动 下一篇: 立德树人话思政 教学竞赛展风采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